黄燕燕早先是一家食品厂的职工,1989年下岗自谋职业摆摊卖起了调料,后来“转战”江河市场。从小她对食品原料的分辨有天然的感悟力,似乎是遗传了她的父亲,比其家里其他姊妹“舌尖上的鉴别力”都强许多。据记载,2001年的一天,她妹妹黄春香从米泉带回羊毛工凉皮,暗自嘀咕这料为啥这么香呢?说者无意听者有心的黄燕燕,尝过之后就自己配了一份凉皮面的佐料,没想到还真好吃,得到了妹妹的赞许。
由于卖调料,她经常自己配些料做各种各样的风味小吃,引得一些购货商的赞许。随着影响的扩大,一次偶然的机会,有人介绍认识了乌鲁木齐肯德基的一位调香师,从他那里黄燕燕才知道这原来也是一种职业。
后来在这位调香师的介绍下,她与上海一位专门培训调香师的教授取得了联系,通过这位教授的指导和自身各种苦练,黄燕燕,舌尖上的功夫突飞猛进,完全专业化了。
这个训练的过程真的很难,除了天赋就是磨练。每天几十种甚至上百种的调味品,在空腹状态下先嗅后嚼,加强神经记忆;每天的饮食十分清淡,一切辛辣刺激的食物一概不沾不闻,还不能轻易感冒。
闻香师的养成,是个艰苦的过程,由于训练的艰苦,饮食类型的讲究和控制,黄燕燕住进了医院,医生说她长期吃素缺乏营养…….
在黄燕燕的调料铺里,她拿给我一本笔记,上面记得满满的各种气味名单,有好几百种,除了水果、蔬菜、调料、常见菜品,还有生活中的“老男人气味”、“猫狗的气味”…..等等,十分有趣,我想着说:“你可以去当侦探了”,引得旁人哈哈大笑。
出道后的黄燕燕,经常被很多餐饮老板请去改良菜品配方,很多饭店在她的手里起死回生,营业额节节攀升,她的调料卖的也比以前好得多。可黄燕燕并不满足这些,她还搞起了一个“调香工作室”,交流、引导、培训一些有天赋的爱好者,培养了许多新的调香师逐步成长起来。
“闻”是知晓,“调”是水准。黄燕燕除了有包括八大菜系的香料外,还自主研发了许多新型的没有任何添加剂的料方。
我问黄燕燕,新疆维吾尔同胞的饮食中,多有放各类香料的,包括茶水、牛奶,甚至在一些菜里。对这些她是否也有所了解?她说,因为饮食风格的不同她在这方面接触的少,对此就不是很了解。
和黄燕燕交流过程中,不断有人进来,原来这天刚好是他们的沙龙活动日,看来这个行业是有兴旺之势,因为国外早已风起云涌。
在烹饪界有许多行家里手,闻味识菜。笔者所见,一些大赛评比中,某些大师把端上来的菜品,观而察之,闻而知之,凭菜的观感和散发出的味道就基本知晓此菜达到几层功力。这样的例子和人物在新疆枚不胜举,后世之人如果能写出一部《天山厨神榜》,照样是神仙般的人物用锅碗刀叉演绎着一场精彩绝伦的美食大比拼。
新疆呢,据说有人真的要开拍《厨神风云》了……